其實台北縣市附近有許多簡易好走的步道,為什麼我會選擇金包里大路來走其實是有
原因的,那是因為我有一個夢 ( 遠目 ),那就是"中威力彩頭彩" ( 拖下去亂打一頓,這
跟金包里大路有什麼關係 ! ) ,其實真正這個夢是我想要去爬玉山拉 ( 不過要
是讓我中頭彩我也不反對 ! ),雖然現在爬玉山已經很方便了,不過一方面自己
愛吃長胖了不少,另一方面是也很久沒有運動的習慣,很怕自己沒法走完全程(其實
是還想要帶相機去拍照 ),所以才先選金包里大路來練身體拉。
金包里大路另一個比較讓人熟悉的名稱就是「魚路古道」,日治時代之前從台北府到
金包里流傳著「草山風,竹子湖雨,金包里大路」這句台灣諺語。金包里大路在昔日
步但是交通要道,從金山至台北長達30漁工哩,更具有運輸功能,如茶葉、硫磺、魚
貨的挑運。金包里大路沿途有土地公廟、石屋、石灶、水圳及石橋等,而且入秋後還
有草山上最著名的秋芒可賞。
( 以上有關金包里大路資訊是參考陽管處網站及步道上看板 )
從劍潭捷運站搭小15公車 ( 一段票 ) 到達冷水坑遊客中心 ( 紅色的小15才有到,也可以
坐到擎天崗;綠色的小15會轉進菁山小鎮,不要坐錯了 ! ) ,就開始了我這趟金包里大
路之旅。
冷水坑遊客服務站。裡面有一些陽明山旅遊資訊,當然也有廁所跟販賣部,不過這邊不
隨便賣奶精,要「飲奶精」請自備 ( 糟了,我洩漏了國家機密 ! )或許因為我來的
目的是要走步道沒有要喝奶精,所以難怪我到現在還在當失業的阿宅。
冷水坑遊客中心旁的冷擎步道入口處,由冷水坑通往擎天崗草原;而我這次要走的金包
里大路的城門就位在擎天崗草原上,所以就先由冷水坑爬到擎天崗熱身一下,這段路程
約2.1公里。
我會選在這個季節來走陽明山的步道,完全是因為這個告示牌;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很
怕蛇,而秋末冬初蛇群應該都已經冬眠了,所以遇到的機會應該會少很多。
冷水坑橋。
步道上的叉路,雖然都會到擎天崗,但是往左走會走到馬路上。
擎天崗最有名的是草原跟放牧的牛群,步道上一直會出現這個告示牌,不過我這兩年
來也很少在那邊看到牛過,倒是常看到牛大便阿 !
冷擎步道最陡的一段爬坡。
這個岔路口也是魚路古道中的一段吧,往左是上擎天崗,往右是往涓絲瀑布,不過這次
只打算走狹義的金包里大路北段 (主要以擎天崗土地公廟分界,往八煙方向為北,往士林
方向為南;查見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)。
遠處就是擎天崗草原,開滿著芒花。
往四周望去四處的山頭似乎也開滿了芒花,不過當天的天氣不是很穩定。
擎天崗的步道,舖滿了小石子,遠看很好看不過不是很好走。
我沒有向土地公廟走去,主要是因為這趟是來練身體,所以想說多走一點,所以我是走
擎天崗環型步道往竹篙山方向去。
白色道路遠處的盡頭就是擎天崗上的土地公廟。
金包里大路的城門。
往下一直走就會到金山了。
從上面往下俯看,路都快被芒花蓋住了,左邊的白煙是從大油坑所噴發出來。
古道上的景點「獅子回眸圓山」,看的出來獅子在那嗎?
大油坑採礦遺址,在魚路古道旁支上還有一條「挑硫古道」可以通往照片上的噴氣孔。
百二坎石階。
古道上的「大石公」,這邊就是百二坎石階的起點,也是以前整修道路的分界點,大石
公以北由金包里的人負責,以南由草山與山豬湖一帶的人負責修整。
告示牌下的石塊就是以前古道旁打石場所遺留下的石板,而這些打石場所生產的石板就
是用來蓋古道上的許顏橋,與鋪設石階步道所用。
用石板所蓋的許顏橋。
許顏橋邊的小流瀑。
金包里大道通往八煙方向因為坍方,所以關閉通行,所以只能往上磺溪橋方向前進。
番坑瀑布。
路旁的灶。
金包里大道上磺溪橋出口處的休憩亭,裡面有多面告示牌敘述著古道的點滴與金包里的
紀錄。
陽金公路旁"上磺溪橋"的魚路古道標示牌。
馬路對面就有皇家客運的站牌,可以從這邊坐回劍潭捷運站 ( 往台北 ),票價100元,
不過要注意一下時間班次。
不過趁著離下一班車子還沒來之前,我就順著陽金公路往八煙的方向走去,也算是另
類的完成魚路北段。
有圖有真相,魚路古道八煙的出口處 ( 綠峰休閒農場 ),不過古道入口處一樣因為
古道坍方而封閉。
最後我就是在這邊坐上皇家客運結束我的金包里大路北段之行。
爬完金包里大路後紀 :
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太久沒有運動,還是這次背太多東西 (相機加鏡頭閃燈還有
水,約8公斤 ),上星期五走完後,星期六就鐵腿了 ,看來我還是太嫩了,玉山
之行不知道何時能成真阿。
更多照片在我的相簿。
相關交通資訊 : 請參考以下連結
陽管處